(三)解放思想推行现代管理理念 优质的资源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才能发挥出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为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步伐,应在管理工作上进行如下改进: 进一步开放旅游市场,加大吸引海内外知名企业的力度。由于部分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在目前与国内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地市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这部分旅游城市应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旅游企业的发展经验,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改革力度,使旅游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引入国内大型旅游集团,特别是国际旅游集团的合作,会使其旅游业在资源和市场上形成互补,为旅游业做强做大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遵循市场规律,以形成先进技术和优质资产的聚集。部分旅游城市在对旅游企业的管理中应严格按照市场规律,打破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推进旅游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或进行联合重组,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实行,形成先进技术和优质资产的聚集,增强自身竞争力,以提高旅游企业效率,从而增强其旅游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积极拓宽融资途径,完善财税政策。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积极研究完善地方财税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及国内外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同时对现有旅游企业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水平。 (四)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并培养高素质的行业从业人员 旅游业的竞争,最终将会转化为人才的竞争、文化的竞争,因此在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进程中应充分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注重旅游业中文化要素作用的发挥。要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最基本的要求是全市国际语言普及率不低于25%,市区则不低于50%,这些都需要其在注重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加大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 第一,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旅游城市所具有的独特的优质旅游资源使其旅游性质得以充分体现,而要使旅游资源的市场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风景美学价值及生态环境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则需要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建设中不仅要充分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使旅游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还要重视野生动植物的繁杂性,严禁出现滥捕各种野生动物与破坏生态植被的现象,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旅游资源的生存离不开与其息息相关的环境,所以不仅要保护旅游资源,还要保护资源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对城市所产生的工业及生活垃圾进行无污染处理,给城市一片晴空。 第二,建设多元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提供人才支撑。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旅游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源在竞争中的巨大作用已为人们所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业的竞争最终会转化为人才的竞争,各旅游城市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通过提高旅游管理人才素质来起到提升其旅游业整体竞争力的作用。 加强旅游院校建设,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人才作为重点。在旅游人才的培养中应贯彻初级从业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并重的原则,首先要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制定科学权威的旅游教育发展规划,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推行旅游企业和旅游院校联合办学模式,通过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教学场所的职业氛围和职业环境,通过提高旅游院校的办学水平完善专业设置,并根据旅游业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增强院校教育在培养人才上有的放矢,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突出教育在旅游软件建设中的作用,将软环境竞争转化为最终的竞争实力。 引入奖励制度,保障人才流动渠道畅通。结合旅游发展需要建立奖励制度,培养旅游从业名星、教育名师,成立高端人才数据库,为人才引进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逐步改进从业人员的培养、考评、任用、晋升机制,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建立多元人才培养机制。在院校教育的基础上,增加政府、企业和个人对教育的投资,增强个人的未来收益预期与非义务教育投资成本的联系。加大社会培训力度,通过对社会人员和在岗人员进行培训,做到从普通员工的技能培训到决策层的管理培训不断更新和补充,提供最实用最前沿的理论,对在岗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及换岗等培训,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培训和管理,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总之,把创建国际旅游城市作为目标的旅游城市应多方位运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区位优势等,最终形成旅游产品的优势,从而提升北大核心期刊目录2014其旅游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实现其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丽.国际旅游城市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3) 2.闻飞等.国际旅游城市研究进展[J].黄山学院学报,2009(4) 3.李娜.国际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 4.伍卓.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07 |